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网站列表 > 业界新闻
“律心向党 法润甘德”|贺峥律师“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心路历程
来源:转载    作者:原作者    时间:2025-10-28 17:18:56    共阅读:
   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在各级司法主管机关的指导下,在唐山市律师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始终秉持“扶弱助困、维护公平”的法援宗旨和律心向党的理想信念,坚持在青藏高原甘德县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1+1”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一、初识“1+1”项目
   站在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历史坐标上,回望过去一年的“1+1”法律援助工作,我深深感受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尽管工作环境很艰苦,但这一年时间依然如飞逝一般,仿佛出发时郁红祥会长那语重心长的叮嘱还仍在耳边,却是已经告别了服务地,重新踏上了唐山的土地,恢复了平常的生活。
图片1.jpg
(郁红祥会长出发寄语)
   报名“1+1”法律援助项目到西部地区,到国家最需要律师的地方,缘于市律协转发的一份文件和一名党员的执念。2024年司法部培训和志愿者出发仪式,更让我对“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有了深刻的认识。从2009年7月正式启动,到2024年已经是15个春秋,前前后后有2300余人次参与到这个志愿活动中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挽回了许多经济损失,解决了许多困难,取得了优异成绩。由此,我深深体会到项目深远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提醒自己在远离家庭上千公里的困难环境中,要自己多注意,身体健康才能确保服务顺利、有成效。
图片2.jpg
(援青律师合影)

   二、重视案件办理,注重服务效能提升
   甘德县地处牧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藏区比例达到97%以上,且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是一个无律师县。当地牧民群众平时有法律问题时,只能去其他相对较发达的县区寻求服务,既要克服交通的不便,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支出超过他们收入水平的费用。到达甘德县后,在当地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短暂调整,我便投入到日常法援工作中,主动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积极克服语言交流障碍,在服务中注重法理情相统一,尽量让工作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让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温度。在具体民事案件中,无论是否属于法援范围内的代书、咨询都免费协助完成;无论牧民群众是否可以提供低保或者贫困证明手续,均视为法援案件协助办理,坚持服务不打折扣,以期尽可能保障本地法律服务,用“1+1”法援律师这一法治环节上微不足道的一环,实现法治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图片3.jpg
       
图片4.jpg 
(日常咨询接待)

   三、积极主动,创新开展工作服务方式、方法
   甘德地处牧区,虽然人口较少,但对于立案标准的把握依然较为严格,作为异地工作的律师,我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方式上,为了做到既能适应服务地司法环境,又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还能发挥法治魅力,需要在工作中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因此,针对每一个案件,我都会在咨询、代书阶段就开始考虑如何与法院沟通案件办理,尤其是民事类案件,尽量摸清案件情况,根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调整服务方式、方法;立案后,第一时间联系承办法官,与法官及时交流代理意见,积极参与调解工作,尽量使案件的处理更符合当地实际,这样既可以让合法权利依法得到主张,又能够更好的运用诉讼程序合理解决问题。同时,积极与甘德县法院沟通协调,在法院一层设置了律师专属工作办公室,并安装了电脑,配备了办公用品,努力开创出法律援助工作持续向好的新局面。   
图片5.jpg
(参与法院调解)
图片6.jpg
(甘德县人民法院律师工作室)

   四、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服务法治政府建设
   甘德县是无律师县,尽管当地也有村镇法律服务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但是囿于人手和自然环境原因,只能依靠远程服务和定期或临时巡回办公的方式来满足法律服务需求,能够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支撑的力量严重不足。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除在甘德开展日常法律援助工作以外,我还积极延伸法律服务范围,投身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和法治讲座,涉及公安、司法、教育等多个部门和领域,通过普法宣传有效提升当地有关部门的理论和实务水平。同时,积极协助当地司法局正确履行行政复议职能,到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到牧民新村了解基层情况,到牧区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等,推动政府行政部门落实法治建设责任,有效促进了法治政府建设。这些经历虽有奔波,也略有辛苦,但也是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一份宝贵财富。
图片7.jpg
(普法宣讲)
图片8.jpg
(法治培训)
图片9.jpg
(基层服务)

   五、不畏艰难险阻,突破自我践行法治为民宗旨
   我在入甘德前,也曾对高海拔地区工作有诸多担心;入甘德后,也曾面对血压连日飙升,低压数值甚至超过一般人高压的情况下的万分忐忑。但是,历年“1+1”援藏律师的英雄事迹、共产党员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支撑着我内心坚定的信念,让全身充满了工作的力量,决心用法治的温暖浸润甘德群众,全心全意践行法治为民宗旨。当地牧民群众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无证驾驶、驾驶无证车辆、酒后驾驶现象频发,有些人甚至因为危险驾驶被两三次判处实刑仍然不知悔改。为了更好的在藏区、牧区取得法治效果,我总是克服高海拔牧区空气稀薄、全年较为寒冷、大风且说变就变、时不时下雨的天气,主动配合法院安排巡回法庭深入牧区现场组织开庭,让被告人现身说法,唤起牧区群众的法律意识,从而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巡回法庭开庭)

   六、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短短一年的“1+1”法援之旅,虽短暂但很充实。无论是县里,还是州上,甚至省厅,我都受到了三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格外重视。工作间隙,我也积极参加党建培训、理论学习和文娱活动,始终不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作风,以更多形式积极投身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做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律师,为中国法援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人民群众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片12.jpg
 
图片13.jpg
(党校培训活动)

   七、总结不是终点,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法治社会建设
   回首一年来的法援工作,有辛苦、有付出,更有收获。我先后接待法律咨询270余人次,代书90余份,办理完结各类案件23件,开展培训讲座等4次,参与化解社会矛盾30余起,为当地的法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过去的一年,是我人生中一段不折不扣、非常难忘的经历,也是我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心路历程。人生就是这样,攀登过后,所谓坎坷不过是一段小路,所谓荆棘也只是一点风景。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我将从这一年来不一样的记忆中汲取“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动力源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在法治中国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贡献力量。
图片14.jpg

图片15.jpg
(接受当事人的哈达、锦旗)
   时光飞逝,不舍昼夜。明确目标、肯于付出、敢于坚持,终将会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都能够不辜负时光和韶华,将这一段经历化为用之不竭的动力,再续人生新篇章。